图强教育网>河西区培训学校>天津安安整理收纳师培训学校欢迎您!

课程导航 更多>

学习资讯

LEARNING INFORMATION

孩子不爱整理 ,聪明家长是这么做的

在文章开始之前,我们先来做一个简单的小测试,看看你的孩子能做到哪些事情:



小测试


1.起床后自己叠好被子,整理睡衣放在固定位置。

2.吃完饭后自己洗碗、餐具。

3.回家后将鞋子摆放整齐,将衣服挂好或叠好。

4.玩完玩具能放回原处,漫画放回书架上。

5.整理好作业和书包,就算不提醒也不会忘带。


·能做到5条:你的孩子拥有秩序感和空间规划感,动手能力及逻辑思维强,会明确自己的目标,管理好自己的时间。

·能做到3~4条:你的孩子拥有较强的独立性、支配权与归属权,需要家长继续配合引导孩子的规划能力。

·能做到1~2条:你的孩子自控力较差,无法管理好自己的空间,做事总是马马虎虎、丢三落四,作为家长要重视起来啦!




小羽是个漂亮的小女孩,每天妈妈都会给她打扮得像一个精致的洋娃娃。可最近开学以来,妈妈总是会接到老师打来的电话:“小羽妈妈,孩子说她的作业忘带了”、“孩子的饭盒丢了”……。虽然妈妈每天都会提醒她不要丢三落四,但小朋友还是会经常忘记这些事情!


全国政协委员唐江澎表示,“幼儿园的孩子,养成整理东西的习惯,远比让他们早识字更重要。”然而根据调查显示,美国小学生平均每天劳动时间为1.2小时,韩国为0.7小时,但中国小学生平均每天仅劳动12分钟。中国孩子现在自理能力缺失,对于劳动的意识也很淡薄。



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视若珍宝,什么事情都不让他们动手做,衣来伸手饭来张口,更别提整理收纳了。正因如此,很多小朋友的潜意识里就认为“整理本来就不该是我做的事情”,使他们缺失责任心,在步入学校后会缺乏动手能力和自控能力。有些家长觉得这些小事没有必要让他们来做,只需要他们能好好学习,将来有出息。其实时间久了,必定会害了孩子。


“神童”魏永康13岁上大学,17岁考入中科院,38岁离开世界。他是17岁就以“硕博连读”的方式,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,录取的“天才”研究生;也是那个三年后,因为生活不能自理,而被劝退的“少年神童”。


为了让魏永康把所有的心思和精力用在学习上,母亲给他营造了一个,一直以为是对他好的环境。曾学梅从来不让儿子魏永康插手,对他也只有一个要求,那就是好好学习,考一个好大学,将来有出息。为了让儿子能够全身心地读书,他不仅给儿子穿衣、穿鞋,还喂他吃饭,因为母亲不想让他浪费一分钟的时间。劝退之后,母亲曾学梅曾在墙上写下了:“好苗错移栽,未成栋梁材。土地贫缺肥,园丁无能耐。已将好苗误,疾首痛心怀”的反思。



家是孩子最长待的地方,家庭环境和父母的言行举止会对他们产生直接的影响。有很多家长工作了一天非常疲惫,下班回家什么都不收拾,吃完饭直接往床上一躺,有时候还需要家里的老人帮忙收拾。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,必定会丧失收纳意识,他们的潜意识里认为“书随便摆在桌子上就好了”、“玩具摆在随手能拿到的地方”、“衣服应该全都搭在凳子上”等等不良习惯。家长没有做好榜样,孩子自然会从小养成这些坏习惯。


如果一个人从小就生活在干净整洁的环境里,亲眼看着爸爸妈妈如何将家收拾的非常舒适,他也会潜移默化的认同并习惯这种理念。反之,如果没有从小养成整理的习惯,长大后改变的过程是非常痛苦和漫长的。整理收纳其实是孩子执行力最直观的体现。而执行力对于孩子未来的生活能力、学习能力都有直接影响。所以,让孩子从小养成整理收纳习惯,对于他的一生来说都有非常重要的帮助。


如何培养孩子的整理习惯?


我们可以简单分为三步:

我来做、我们做、你来做


1.我来做—给孩子树立学习榜样

“看完书要放回原处、下班回家要把自己的衣服挂好叠好、吃完饭把自己的碗筷收拾好放进水池里。”


想要改变孩子,要从改变父母开始。首先要做到将自己的东西整理收纳好,用完物品后将其放回原处,给孩子树立榜样。习惯是成长之本,当家长塑造一个井然有序的家庭环境时,就算不教孩子怎么去做,他们也能自然而然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自己整理物品。看到父母热爱生活的样子,他们也会认真生活,更加憧憬美好的未来。



2.我们做—引导孩子学会分类

“哪些是必需品、哪些是不再需要的东西、哪些是暂时不用的物品?”


我们可以玩一个家庭小游戏,将一些物品放到孩子面前,让他们独立完成物品的分类。孩子对游戏是无法抗拒的,用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孩子对物品进行判断,才能做有效的整理收纳。而在这个判断的过程中,孩子的思考能力和信息摄取能力便不断的提升协助并引导他们筛选、分类,培养动手能力。当出现孩子的分类方法与你的分类方法出现歧义,先不要急着去否定他,问问他这么分类的理由到底是什么,也许会打开你新世界的大门哦!只有真正关注孩子内在的感受,亲子之间才能有良好的沟通。而孩子们通过思考后掌握了适合自己的收纳方法,也会建立自信心与独立性,做许多事就会变得游刃有余。



3.我们做—与孩子共同整理收纳

“我们一起来收拾,你放一个我放一个,来比赛看谁收的比较快!”


与你的孩子共同完成整理收纳。幼儿最突出的特征便是模仿,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做一些简单的整理,及时给予孩子肯定与赞扬,让他们收到正向反馈,调动参与整理的兴趣,积累整理方法与信心。孩子自己动手参与整理后,也会更愿意维持原本的整洁,在温馨有序的环境下成长。



4.你来做—培养孩子独立性

“芭比公主觉得有些累了,我们一起把她送回城堡好不好?”


孩子有了自己的小空间后,会开始独自完成整理,从玩具到书本,从袜子到外套,他们开始渴望独立,从自我管理中获取成就感。每次玩完玩具、看完书、脱掉外套后,都要引导孩子放到规定位置。我们可以在收纳箱贴上标签,方便孩子一目了然的收纳物品,养成物归原处的收纳意识,建立秩序感与界限感。这个习惯的养成,会让孩子终生受益。



整理时,有哪些事需要注意?


1.建立界限感


建立孩子的个人边界意识。个人边界是指个人创造的准则、规定和限度,个体以此来判断什么是合理、安全的,别人如何做是可接受的,当别人越过界限时自己该如何应对。按规则管理好物品的同时,也要尊重他人使用物品的习惯。优化日常活动的动线,通过物理空间建立孩子的边界意识,比如将娱乐区域学习区域、生活区域分开,让孩子拥有自己的房间、衣柜、书桌等,而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跟父母的东西混在一起。这样的边界意识会给孩子带来舒适感,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,不会因父母的过度干涉而感觉不适。


2.符合人体工程学


根据人体工程学,按孩子的身高规划物品收纳位置,将最常用的物品放置到触手可及的位置。一般来说,从腰部到视线高度的范围是黄金区域,而这个黄金区域是根据孩子的身高而不断变化的,所以物品的收纳区域也要随时根据孩子的身高变化而随时调整。这样不仅能让孩子所有的物品都做到可视化收纳,还有效避免柜子倾倒或者高处物品掉落产生的安全隐患。


3.清晰分类标准


对于孩子来说,学会整理一定要明确如何分类。要分清楚哪些是玩具、哪些是书籍、哪些是自己的衣物等等,才能将他们归纳到合适的地方去。比如购买玩具收纳架或收纳箱,分层贴好标签,将东西分类放置。经常玩的玩具可以放在收纳架上,不经常玩的可以放在收纳箱里,每次用完都要放回原位,能够有效避免物品损坏与丢失。


4.维持物品定量


玩具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物品,尤其是幼龄阶段。许多家长给孩子买了大量种类繁多的玩具,散落到家里的各个角落,非常杂乱,不仅缺乏美感,还可能危害孩子的安全。我们可以将家中所有的玩具集中到一起,让孩子清晰认识到玩具的庞大数量后,可以规定:家里只能有固定数量的玩具,买了一个新的就要淘汰一个旧的。面对一些已经“失宠”的玩具,可以通过卖旧玩具买新玩具的方式建立孩子基本的金钱概念,还能有效控制玩具的数量。


整理好自己的物品,就能整理好自己的人生。电视剧《小别离》中说:世间所有的爱都指向团聚,唯有父母的爱指向别离。也许某天,你还没有来得及跟孩子道别,就匆匆离开他的人生,才发现许多事情还没有教会他。而父母真正的爱,就是让孩子拥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、以乐观、积极向上的精神面对人生,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其生命中分离出去。这种分离越早,你就越成功。


整理看得见的物品

改变看不见的世界


以上就是"孩子不爱整理 ,聪明家长是这么做的" 内容,更多精彩请进入 学习资讯 栏目查看